前几天约了一位现实中的朋友吃饭,他是纯草根出身。现在公司年收入千万级,他个人年收入几百万。他从小小的工作室运作单一的网络项目开始,到现在的集团化运营,一路发展得比较稳,也是我亲眼看见的事实。约他的时候,感受到了一个很明显的特质,是我们很多人所没有的。
给他发消息表达见面吃饭的意思,他的回复是:“什么时间?几个人?我做东”。简单的几个字,却是那么的具体,没有一点含糊和拖泥带水,这就是干实事的人具有的特质!而很多不干实事的人,你跟他来来回回沟通很多句,还没有一个要表达的重点内容。
什么叫做纯草根出身?我一直记得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。他从学校毕业后的一次年底回家,口袋里放着三千多块钱,他感觉三千多块算是很多钱了,在公共汽车上还怕被别人偷了,捂得严严实实的。那时候还没有微信和支付宝,存进卡里回到老家农村也不方便取现。
后来,做业务有了一点发展,买了一辆几万块的车。一两年后,直接换了四五十万的车。疫情爆发的前一年,提了一辆一百多万的车。换车的想法到提车回家,根本就没考虑几天,也没去第二家4S店,干净利落,稳狠准。
总结一下他说的内容和思考,表达能力有限,尽量还原真实。
生活中绝大部分人想的事情看上去都是对的,但本质上都是错的。如果都是对的,那他的结果也一定是很好的。在现实生活中,偏偏是绝大部分财富都掌握在小部分人手里了,这说明了只有小部分人的思维才是对的。也就是我们看到过的那句话:为什么你想的都是对的,口袋里却没有你想要的?
一个小故事:在他自己还是小工作室的时候,有一个陌生客户找到他做某个业务,做了没多久,因为一些原因不能继续做下去,于是他按照规定把剩余的费用退给那个客户,而那个客户却没有要那部分费用。客户说,就当交个朋友。因为这个举动,本来是普通的陌生客户,却真的成了现实中的朋友。
后来,业务又能继续合作了,那个客户也发展起来了。把产品做成了知名品牌,在长沙也算是不小的公司,个人财富的增长自然也不在话下。从那以后,他们几家公司的年会都是相互邀请出席。
我们能拿到的机会,可能都有无形的门票,那个陌生客户把那本该退回去的费用当成了“社交机会”的门票。那是一种洒脱、格局,也是一种认可。甲方没有定票价,乙方却主动购买“门票”。可见双方都是干事的人,也确确实实都把事情干成了。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,我们会怎么处理呢?
不要太关注所谓的大环境,即使大环境再差,同样也有人能混得风生水起。年年都有人说艰难,年年都有人买豪车!你混得好不好?跟大环境没有多少关系。如果你随波逐流跟着大部分人走,那当然会跟大环境有关系,因为你是吃大锅饭的。
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很重要!因为得到和付出是成正比的。外卖员趁着等电梯的间隙,还能争分夺秒的看会小说,休息时间几个同伴找个凉快的地方睡觉、扯淡。他们不想思考太多,不想背负明面上的经济风险,内心追求着一份安逸和稳定。
所以,他们宁愿风里雨里赚取那点看上去稳定的收入。表面上看上去没有风险,实际上也有路上来来往往的交通风险,还有被客户投诉罚款的风险。他们要的是:看上去的稳定和安逸。
而创业者、老板,需要思考业务发展方向、需要思考客户来源、需要处理各种关系、需要承担各类肉眼可见的经济风险。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固定资产都抵押出去,而结果还是不确定的,很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负债累累。要稳定、要确定的结果,那就去拿固定的工资;要立马拿到结果,那就去做日结的临时工。要赚大钱,自然会有大的付出和大的风险。
选择比努力更重要,能做好选择的前提是多见识。有人通宵送外卖、做代驾、跑滴滴,有人在烈日下的工地上卖苦力。他们都是勤劳、努力的人群,但他们并没有获得多好的收入。实际上这些人群里面,绝大部分人都不是能力不行。
他们绝大部分人在内心里认为自己只能干某件事,并且因为没有太多的见识,不知道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赚到钱的?现实中那些能赚到钱的事,都是一些大家都听到过的事。只是,有的人去做了,有的人只是听了。
经历的事情多了、接触的人多了,你就会相信命!有的人挣扎几下能起得来,有的人你去抬都抬不起来。能起来的人,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自动接收新的内容、主动学习、主动试错、主动反省自己。不能起来的人,总会有各种各样他自己认为的理由。而那些所谓的理由,在旁人眼里连个屁都不算。
做事情不要太刻意去找人,而要在做事的过程中遇见合适的人。而这个“合适”最重要的不是能力,而是思维和品质。如果单纯地说能力,这个社会最不缺的是有能力的人。合适的人,哪怕他能力再差,也可以培养和成长;可一旦思维和品质不合适,能力再强也走不远,甚至根本就走不到一起。合适的人,能长期并肩作战,并且更能打胜仗!
每天都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去思考,当然,这是建立在你有去做事情的基础上。如果只是单纯的空想,那只会让你更迷茫而已。事物是运动、变化和发展的,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去思考。不同的阶段,我们的处境都不一样。今年的你会否定去年的你,这个月的你会否定上个月的你,这就说明你在进步!